为什么概念的正确理解对讲师来说至关重要

798人浏览 作者:

            

在培训过程中,受训者往往不太喜欢理论性的东西;于是,有些讲师也就在培训过程中对理论性的东西泛泛而过;而不知其实是讲师没有掌握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讲与互动的结合。而且我们的讲师又往往会出现自己对理论甚至对基本概念的一知半解。

 

记得有一次沙龙,课题是《搭建跨部门沟通的桥梁》。讲师是某外资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他用平淡的语气,斯文而小幅的肢体语言,先是讲述了沟通的定义,接着又讲述了沟通的不同方式(语言与非语言)。有一位学员不知什么原因,未经许可擅自提问(通常是课后会留有一些提问的时间给学员),她的问题是:老师,您认为哪种沟通方式最好?讲师没有提及课后会有提问的时间给学员提问,届时再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说如果实在觉得要提问也请用你那尊贵的手示意一下,这是必要的礼貌和对彼此的尊重;更没有给予学员满意的答案,表现得不知所措,支支吾吾也不知说些什么好。后来学员还算反应较快,这样吧,你能告诉我们通常喜欢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讲师眼睛一亮,回答说:工作中,我通常比较喜欢用Email的方式来进行沟通

 

毫无疑问,这位仁兄在应对问题学员突然提问的表现及他对问题的回答都不能令人感到满意。我只是就提问的解答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他当时用的沟通定义是: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感情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他只是泛泛地读着投影屏幕上的黑体字,并谈及沟通的三要素(见定义的下划线)。但并没有作进一步的诠释或者说他对定义的解读本来就不透彻。所以未能令人满意地回答问题学员的提问。

 

事实上,这个定义涉及的核心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沟通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一种合理的、系统而连贯的互动与反馈,它直接面向沟通者设定的目标。

 

其次,要想达成共同协议,就要在互动和反馈中,寻找彼此的共同点(利益、追求、观点)和共鸣感(思想、情感);最终求得认同感(认同愿景、理想或目标),从而达成共同协议。而共同协议的达成,是由浅入深,一步一步、一层一层,最终赢得。当然,沟通有效离不开沟通者的沟通技能。

 

第三,沟通过程中所传达的信息、思想和情感所涉及的内容是具体的,所要沟通的对象也是具体的,它们直接决定了沟通的方式。同时,有些沟通还要牵涉到沟通的场合,这要视沟通对象而异。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是内容决定了沟通方式;沟通对象决定了沟通方式。因此,没有所谓最好的沟通方式。只要能符合内容需要,适合沟通对象的接受度,并且能够达成共同协议,你使用的任何沟通方式都是好方式。而上述讲师喜欢用发Email 的方式进行沟通,这与他的沟通习惯有关,但是不是与他的沟通对象的习惯相符呢?通常,沟通方式是目标设定者订的,目标设定者在采用何种沟通方式前,要考虑沟通内容、对象与结果。通常Email(或书面语言)方式更多的是适合工作中的信息传递,当然你也可用书面语言传达你的思想与情感。但同样的沟通方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果呢?我以为,这主要取决于沟通者的个人修养及所掌握的沟通技巧,同时也取决于沟通者的沟通方式是否适合你的沟通对象,即是否与之匹配。比如:MZD用诗的形式:《赠LYZ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但若是以该形式《赠LB同志》就不合适了。当年面对LB的问题,MZD撰文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MZD的一诗一文,因人而异。可谓是诗文并茂,才华无比。又如:当年MZD听到相关反映说CY元帅好发牢骚。主席要找他谈心,进行沟通,还要批评他。主席采用的是面对面的沟通方式。但同样是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如何进行大有讲究。主席是用猜字的形式进行沟通,他要CY猜个字。大意是:一边大,一边小;一边爬,一边跑;一边吃血,一边吃草。CY元帅是个同样具有文化修养和内涵的人,听完猜题,他立即对主席说:主席,我错了。想必你也找到了这个字的答案吧。

 

以上所述,说明概念、定义的正确理解和解读是如此的重要,它是讲师讲好整个课程的基础,它会直接影响到培训课程的整体质量与效果。真可谓:楼有多高,基有多深。

 

文章来源:世界经理人

复锐咨询:培训部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